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章 必须填补的遗憾

第六百章 必须填补的遗憾

第六百章 必须填补的遗憾 (第1/2页)
  
  众所周知。
  
  从大方向角度上来说,物理学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方向:
  
  应用物理和基础物理。
  
  所谓应用物理,指的就是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直白点说就是比较广义的技术应用学科,再直白点说就是搞技术搞发明的,电脑灯泡也算是其中的概念
  
  在徐云穿越的2023年。
  
  提起国内的应用物理,哪怕是那些恨国党都很难找出明确的黑点,至多就是无脑硬黑罢了。
  
  这个方向上华夏处于标准的第一甚至顶尖梯队,成果和大佬都有很多。
  
  例如成果有放射物理学、量子加密通信、光电子技术、铁基超导、Mott绝缘体.
  
  大佬则有中科大的潘帅、北大物理院的王垡、水木高研院的姚宏、金陵大学的祝世宁等等.
  
  但如果把视角换到基础物理这块,那国内就是另一个情况了。
  
  基础物理指的便是深入了解物质的组成、联系和运行规律,以建立和提高物理学的理论,促进其发展的学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
  
  理论物理。
  
  截止到目前。
  
  华人理论物理最高的水平依旧是李杨二位,但他们取得成就的时候都还不是华夏国籍,更不能算是国内培育出来的成果。
  
  目前真正以华人国籍取得足以影响理论物理领域成果的,只有王贻芳院士和张首晟先生。
  
  如今王贻芳院士尚且健在,但张首晟已经很遗憾的于2018年在海对面“意外离世”了。
  
  如果不是徐云在现实中发现了孤点粒子,华夏理论物理界在普众化的认知领域中真的是拿不出多少成果。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嘛.
  
  其中有各种科研乱象的因素,但更多还是要归结于华夏没有赶上理论物理的早班车:
  
  国际上的种种学术封锁,导致国内在现代注意是现代而非近代,在现代理论物理长出萌芽的六七十年代,错过了培育理论物理的土壤。
  
  当国际上在研究中微子的时候,国内连π介子的同位旋三重态和李群的二阶Casmir算符与所有生成元都对易这种知识都还模糊不清。
  
  当一群老外大牛在讨论希格斯机制的时候,国内连希格斯场对称破缺后费米子就会出现质量项这么简单的事儿都不知道。
  
  但眼下随着徐云的出现,有些事情就不太一样了。
  
  早先提及过。
  
  在2023年,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主要由四大类构成:
  
  夸克、轻子、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
  
  这四大类粒子,又分成61种微粒。
  
  也就是12种轻子:
  
  电/缪/τ子+3代中微子,正反X2。
  
  (正/反)*(上/下/奇/粲/顶/底)*(红/蓝/绿)36种夸克;
  
  光子一种、Z/W^+/W^-子三种,8种胶子以及一种希格斯粒子。
  
  但在眼下这个时期。
  
  物理学界对于粒子物理的了解仅限于寥寥四种:
  
  光子、电子、第一代中微子、缪子.然后就没了。
  
  没错。
  
  和太监的下面一样,没了。
  
  剩下的那些粒子中。
  
  τ子要在1977年由马丁·刘易斯·佩尔发现。
  
  Z/W玻色子要在1983年被CERN发现——不过它被计算出来的时间要早点儿。
  
  胶子则是在1979年被丁肇中找到的。
  
  至于希格斯粒子就更别提了,2012年才被从高能级区间里翻出来。
  
  至于36种夸克.
  
  它连模型都要在3年后才会被盖尔曼提出,并且直到十多年后才会被证明夸克的存在。
  
  换而言之。
  
  在眼下这个时期。
  
  你要是说谁都想不到中子之下还有结构那肯定不至于,毕竟这个时代早就脱离近代物理学的范畴了。
  
  但如果把条件限制成了解这个结构有多深,知道它的意义有多重大,那么最终的答案显然就是只有徐云一人。
  
  后世他和中科院花了无数心血,在发布会上近乎赌上了一切,也不过是为了让微观粒子中加入孤点粒子这么一颗新成员而已
  
  但在如今。
  
  尚未被物理学界发现的微观粒子,何止是一颗两颗那么简单?!
  
  摆在徐云面前的,可是整个基础粒子模型!
  
  而发现这些粒子的重要工具,便是剑桥大学的那台串列式粒子加速器。
  
  诚然。
  
  区区80MeV的能级,想要找到希格斯粒子肯定是白日做梦。
  
  但τ子、Z/W玻色子和胶子的发现能级,却完全在它的运作范围之内。
  
  同时如今的物理学界还在对杨老提出的杨-米尔斯场进行着缓慢消化,实验只能进行暴力破解,这个情况要一直持续到特·胡夫特横空出世才会停止。
  
  所以不夸张的说。
  
  虽然剑桥大学将那台加速器视为珍宝,但只有徐云才懂得它的真正价值。
  
  如果这种机会都不把握住.
  
  那徐云还是人吗?
  
  “中子之内啊”
  
  就在徐云心绪缥缈之际,一旁的钱秉穹忽然开口了。
  
  但他询问的对象却并非徐云,而是表情有些微妙的陆光达:
  
  “陆主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咱们国内对于中子的下层模型,似乎也做过一些分析研究吧?”
  
  陆光达原本在想的也是这事儿,闻言立刻点了点头:
  
  “没错,目前咱们原子能所理论室的朱洪元同志,以及BJ大学胡宁同志带领的项目组都曾经对这方面进行过研究。”
  
  “其中胡宁同志研究的相对深入一些,在基本粒子SU(3)对称性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遗憾的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没法继续下去——我们手上唯一的参考资料只有一张强子质量谱。”
  
  “在来基地之前我曾经和胡宁同志聊过一次,他将这个可能存在的模型称之为元强子——哦对了,咱们基地的何祚庥同志也参与过相关研究。”
  
  “如今朱洪元同志他们一直在打报告申请,希望能够组织一次比较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与外界的学者进行一次讨论。”
  
  “就算请不到海对面或者欧洲的学者,能找来霓虹、马来甚至巴基斯坦的也行。”
  
  元强子。
  
  听到陆光达说出的这个词,徐云的眼神便是微微一动。
  
  很早之前提及过。
  
  盖尔曼在1964年的时候曾经独立提出过夸克模型,但当时为了不被人打死,他死活管这玩意儿叫做数学概念。
  
  这种能躲就躲的做法相当于后世流量被扒出来炒粉加鸡精了,但社交平台上却装死啥都不说,还跑去国外开演唱会卖惨。
  
  后来随着丁肇中在1974年先生发现了J粒子,夸克模型才总算是被证明无误。
  
  但鲜少有人知道的是。
  
  当年的兔子们距离夸克模型,也仅仅有一步之遥罢了。
  
  这个一步之遥便是元强子也就是层子模型。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60年代初,比现在晚个两年时间吧,全国粒子物理理论队伍仅有上百号人。
  
  他们的祖师爷是赵忠尧院士,不过实际师承则大多是由张宗燧、胡宁、朱洪元三位院士传授。
  
  例如后来赫赫有名的戴元本院士,就是张宗燧院士的研究生。
  
  当时朱洪元院士是国内为数不多了解量子场论的人,算是国内量子场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得知了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后并没有排斥这个模型,而是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一力促成被打、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和原子能研究所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用于研究夸克模型。
  
  后来经过仔细推导。
  
  朱洪元院士从强子具有内部结构这一物理图像出发,创新地提出强子是由物理上真实存在的下一层次的基本成分元强子构成的束缚态,并且将其名目为元强子,后来正式改名层子。
  
  但遗憾的是。
  
  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计算资料,整个小组的计算过程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最终只能无奈停止研究。
  
  举个例子。
  
  强子内部的运动,可以作非相对论近似。
  
  但强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必须具有相对论协变的性质。
  
  所以必须要先计算中首先在强子静止坐标系,然后应用洛伦兹变换得到相对论强子波函数,对于物理过程利用强子内部波函数以及物理过程中初、终态强子波函数的重叠积分将这些物理过程关联在一起,才能给出给出较确定的理论预言。
  
  根据后世解密的手稿。
  
  当时北大的几位老师已经利用SU(6)对称性质和相对论波函数的普遍性质,系统地表达了模型计算结果。
  
  但在SU(3)对称性及相对论协变的束缚态波函数推导的时候,国内却连一张束缚态的物理图像都拿不出来。
  
  没有这种数据参考,你让高斯黎曼来计算也不可能算出什么结果。
  
  于是朱洪元院士他们只能将这个理论以一个猜测的方式,发在了国内的物理期刊上。
  
  这些期刊又由于封锁的原因,无法被国际知晓。
  
  于是乎。
  
  这个比国际上同类相对论夸克模型要早最少两年的模型,就这样遗憾的夭折了。
  
  这事儿可不是啥YY,温伯格在《最初的三分钟》就曾经亲自提及过这事儿:
  
  “燕京一个小组的理论物理学家长期以来坚持一种类型的夸克理论,但将其称之为层子,而不称之为夸克,因为这些粒子代表比普通强子更深一个层次的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